2011年7月15日

國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種子教師培訓研習


兩天的電影種子教師研習
真的看到台灣國片市場的蓬勃朝氣

昨天看的是張作驥導演的"當愛來的時候"
看完片子由影評人聞天祥老師帶領大家深入導演背後理念

透過聞天祥老師立即性的分享與介紹
讓我除了看完電影所產生的個人理解外
還多的一些對話與共鳴的效應
這是看完電影之後我最想做的事
就是跟他人談一談自己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又影響著自己那些?

當愛來的時候
看到兩個世代--三個女性的故事
如何在自我的探尋與家庭定位中找到生命中那一種"愛"的感覺
透過聞老師的介紹
讓我更深入去了解原來電影人
看到的點是與我們做老師的不同

我總是會去扣我的生命經驗、學生經驗、教學經驗
可是聞老師讓我從另一個地方看電影
從拉出的鏡頭外
以導演的觀點
去了解為什麼導演要這樣去安排
呈現的衝突是什麼
這些角色的衝突又是如何在電影中
產生張力
讓我下一次在看電影時
會試著跳出我以外來看

接著邀請的是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先生
介紹他與紀錄片一路走來的故事
楊力州導演的演講非常具有畫面也非常的風趣
從一路走來的生命經驗
到自己對於紀錄片的理想
都透過他的影片與介紹
看見了他的熱情與自我的期許

紀錄片
這個看似生命史的影像紀錄方式
總是希望在即將消失的那一個最後
為某些重要的人、事、物留下紀錄
有些人事物是一種國家文化的資產
只是我們的國家總是僅考慮經濟
而忽略了這個重要的無形寶藏
讓我想起了~~嚴長壽在"教育應該不一樣"中
所提及的台灣的軟實力
也是一再呼籲大家去重視
台灣文化的特殊性與重要性
只是
看懂的人很多
重視的人很少
所以
這些人(文化人)只能不斷的、不斷的發出呼籲

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
"到底我能夠做什麼?"
"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要帶給學生什麼?"
"在這個位置上,我可以產生哪些影響力?"

時間雖然一直過去
這些問題卻一直在心中翻轉
我還在尋找
也還在努力

今天早上
看的電影則是由王小棣導演所拍的"酷馬"
這部片子很適合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孩子觀賞
也適合家長觀賞
影片結束之後
邀請的是~~台北景興國中的呂彥達老師
來分享他如何用於教學中
同時也透過學員間的小組討論
去撞擊出更多用於教學議題的可能性

這部片子可以擷取的議題非常的多
包含:寬恕與正義、家庭教育、成長議題、生命的議題等
我們小組討論出來的主要放在家庭議題中
"完整的愛,不一定來自完整的家庭"
所以可以告訴學生--不需要去怨嘆家庭的闕失,作為失去愛的藉口
可以告訴家長--不需要以家庭的闕失,做為不愛孩子的藉口
"愛的付出形式各有不同,要學習覺察愛的存在"

另外
也有老師提出這部片子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成為他人的酷馬
也讓孩子學習如何察覺身邊的酷馬
那種善的力量

兩天的學習
真的是很充實也很疲累

但是
也提醒我
新的學期或許可以在輔導室的研習中
多規畫幾片好電影
去激發老師不同的視野
讓教育的各種力量透過電影去延續熱情與希望

喜歡電影的夥伴
以下兩個電影訊息連結
歡迎自行取用喔
放映週報
國片影像教育資源網
以及國片影像教育扎根計畫的部落格
或許你也會有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