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

課程美學讀書會~~~教師的敏感度

從5月份開始參加由國教院陳伯璋教授和歐用生教授所組的課程美學讀書會
每一次都是風塵僕僕的從台中趕上台北
但是
卻也每一次都被充電充的飽飽的

當老師的
真的得要隨時充電
吸取新知
並且要有專業社群的對話
才能夠釐清自己的思維盲點
並且也透過專業的對談和辯論
讓自己的理路更清晰

今天談的主要是
E.W.Eisner的The arts and the creation of mind
第7-10章

其中幾個個人的焦點在於
1.評估與評鑑應該要趨向於臨床的評估,且目的應在於確保所有訊息都用於強化學生的教育發展上。因此,當老師的應該將考試於評鑑的目的,做一個新省思不以結果為目標,應以歷程為重點。
2.多樣性與變異性的重要。答案不只一個,解法也不只一個。因為這樣,所以老師應該要接受不同學生的聲音,與不同學生的學習特質,不應該存有單一化的純粹真理中。
3.教學應該要發生在脈洛中,美感才有發生的可能,美絕非真空存在,學習也絕非單獨發生。因此,教師應該要給學生在不同生活脈洛下學習的學習機會,運用生活經驗去協助與引導學生學習。
4.教師應該具有敏感度,去覺察學生的需求與環境變化的些微氛圍,隨時保持以學生為本的師生互動,屏除由教師主控的思維。

我很喜歡這樣的讀書會
今天其實跑了兩攤的研討會
但是
就覺得自己好充實
或許這種心靈充足的感覺
就是Eisner所謂的美感吧!!!

現在的老師
應該隨時將自己處在這樣豐足的情況中
才能將這樣正向樂觀的氛圍
感染給學生

~~~天很冷~~~~心卻很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