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九格

從96年蓋上的第1格開始
就一直希望能隨著印章的增加
真能增加自己的知識
但是
已經到達了第9格
反身回首
發現自己仍然看不出自己的知識增長
這一條深耕掘土的路
只能點點滴滴的埋首前進
過程中
自己到底在挖什麼?
又挖到了什麼?
挖掘的辛苦為何?
就只有自己知道
不管如何
這條挖掘之路
還在持續中
我知道
即使格子通通蓋滿了
或是
有一天
不必再蓋了
對於挖掘這件事情
我仍會持續的進行
不是為了什麼?
而是很想知道
它會通到何方?
我會看到什麼?
挖掘
一條向秘密探尋的歷程
一條向自我探尋的歷程
一條無止境
自我發展的歷程
挖掘
很辛苦
常常弄得自己灰頭土臉
但是
很開心
因為還看得見自己灰頭土臉
有一天
如果我再也看不見自己灰頭土臉的時候
或許
那才是我最大的失落與驕傲的失敗

教師節快樂
這句話
已經很難再說出口
教師節快不快樂
已經不是現在老師關心的焦點
許多教師在意的
只是我是否能貫徹我教學的理念
與
學生是否在我這裡學習成長
學習
這件事情
並非全部是正面的
在我學習的歷程中
曾有幾次負面的受挫經驗
這些受挫經驗
現在回想起來
會發現那是當時老師特意的安排
所以
也就可以了解
當家長與老師聯手為孩子演一齣戲時
對當時的負面經驗
卻可以是另一次的大躍進
台灣社會
許多父母心疼子女的學習
國小階段
幫忙背書包進校門
連哄帶騙的深怕孩子一個不悅之色
曾聽一位阿媽
以非常不捨的語調
訴說著孩子的書包既重...學習既苦...彷彿..進入校園...孩子正在接受苦難
可以理解他的心疼
卻無法理解
愛與礙之間
大人們是否真得充分的分辨
教師節
在中國"教師"一詞被賦予崇高的文化思維中
教師實質上
已經淪為一個
家庭的褓母
職場的服務生
知識的傳遞媒介
教師節
這已然是一個虛幻的名詞
每一次看著我們的政策、社會的輿論、人民的思維
正點點滴滴的在流失那所謂崇高...無私...的教育美德時
我們這一小戳的人
只能忍痛
看著巨木倒下
或許阿里山神木倒下的那一瞬間
大家才會知道
螻蟻侵蝕的力量
可是
屆時
將沒有任何一個人會願意承認自己當時就是那點點滴滴的螻蟻
包含
現在
感到沉重的我
教師節
我不祝您們快樂
因為
我知道
快樂這件事情
已經不是您們在意的了
您們在意的
是反身思考著
我
是否能順利完成教育這個責任
親愛的老師
我祝您
夢想成真
親愛的家長
真心的一份笑容
真切的一句問候
真誠的彼此了解
這是對教師節
獻上的最大一份大禮
若台灣要賠上教育巨木
才追得上新潮的現代化
何不反身思考
或許保有在地文化思維
多元後現代思潮
才是現在我們該關注的目光
我們總是在失去了
才追憶
才追悔
才感念當時的人
請走自己的路
讓我們走自己的路
這需要相信...相信....與相信...

中秋節回台南
造訪一位台灣酪牛業的名人
"牛博士"--周文華先生
這位牛博士
可是台灣在乳牛胚胎繁殖上的一位高手
也是創造台灣酪牛奇蹟的一個功臣
目前退休了
就暫居鄉野
過著農居的生活
工作時
是跟許多的動物一起
現在退休了
就種起了各式各樣的台灣原生種植物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
我是走路不看路...光看花草樹
看到植物會不由自主的前傾...靠進..觸摸...
的直覺型的植物人
所以
此次就積極希望能夠到他的園子裡
一窺各式繁花異木的真面目
其實
當天
太陽好大
諾大的院子
遮蔽物不足
原本怕曬的我
早該躲起來了
但是從進院子前
他所收藏的石雕
及門邊的原生種柿葉茶茱萸的吸引
就一整個的雀躍
牛博士帶著我
一一介紹各式植物及來由
我兩如同忘年交
盡享在植物神奇的魔力下
柿葉茶茱萸
顧名思義
葉型如同柿葉
光滑油亮...濃綠的葉色
看得出受到極好的照顧

門前的"孕育"石雕
也正訴說著這家主人的工作貢獻
進到院子裡
各式不同的植物
展現在我眼前
牛博士不免要出出難題
考考我
當然
我也真的都不會><
基本的土樟、銀葉板根、油雞樹、珊瑚樹、肉桂等
還勉強可以答題過關
其他更多的原生植物
就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逛畢林間
茶花女高昂的歌聲
從真空管間流出
酌飲著現煮的咖啡..搭配著濃香奶泡
在石桌旁坐下
笑語不斷
鳥聲不絕
看著他的退休後的生活
就讓我對我的退休生活
開始升起了
該如似斯
的嚮往
不用在山邊
不用在海邊
只要找個田中間
一間小茅屋
一大片綠地
與我愛的樹木為伍
晨起
林野間...與之對話
暮落
蟲鳴中...靜享恬適


我的小小院子裡
種了一棵香水檸檬
它的用途很多
除了香水檸檬本身
可以作為食用外
還有烤肉時
它的葉子所特有的香氣
可以做為烤盤來使用
具有提味的功用
從某一年
第一隻小綠來訪後
幾乎年年
我的檸檬樹一定會有牠造訪
我猜想
是不是昆蟲跟洄游性魚類一樣
都會回到家鄉來產卵
不然
怎麼年年來
當然這是玩笑話
因為都市叢林中
昆蟲的食草不足
所以這些蝴蝶們
總要翻山越嶺來找食草
也因此
當我發現那一小隻如鳥糞般黑白迷彩的一齡幼蟲
開始在葉面上爬動時
我就隨牠去了
只是擔心數量太多
食草不足
會出現其他的問題

有一年
實在是數量過多
我還帶去學校給學生飼養
(還好當時...學校正在推廣蝴蝶的飼養)
這幾天
我又看到好幾隻五齡蟲
已經是壯碩肥美的小綠了
只好跟牠們說
要省著點吃
免得吃光了葉子
樹枯死了
明年就沒囉
其實
牠們還真的聽得懂
總是會留下幾片葉子
給他行光合作用
這麼多年來
雖然我年年見到肥肥的小綠
可是
卻從來也沒見過鳥糞鳳蝶的出現
也從來沒有發現過牠的蛹
不知道
是不是樹叢不夠密
保護色不夠好
被鳥兒發現的
當成了晚餐
給吃下肚了
還是逃過一劫
轉而翩翩離去了
不管如何
對於大自然
我總採取自然發展的心態
隨牠自由來去吧
其實
坦白說
我是非常怕這些蟲的....>///<

時序
已過中秋
發現兩個矛盾
秋天的到來
我總透過植物的聲音來判別
從葉面的枯凋程度
以及新葉不發的跡象
在未入秋時
植物就告訴了我
這個季節的轉換
我最喜歡這陣子來上班的路上
天氣涼涼的
陽光不強
風卻徐緩徐緩的吹送著
到了學校
打開悶了一晚的辦公室
從後門吹進來的涼風
讓我總忍不住要駐足在陽台好一會兒
看著安靜的校園
這是秋天
最美、最涼爽的時節
當陽光開始東昇
涼爽的風就被遺忘在悶暑的枝葉間
整個辦公室
一絲風都沒有
即便是天花板上的電風扇
嘎吱嘎吱的響著
仍然讓每一個人額頭冒著豆大的汗珠
只是動動手指頭
就已經快要熱中暑
這幾天
我又出現了感冒的症狀
仔細一想
應該就是在清晨與夜間
被秋涼的露珠吸引
而忘了夜裡的寒
或者是
在正午
受到了一波波秋老虎的威力所赫
在汗水與貪涼間
給受了寒
秋天的兩個矛盾
非常容易讓人不舒服
那種類似熱感冒
卻又不易醫治的症狀
只能建議多喝水、多休息
保護重要的頸部
也建議大家可以開始多喝一些黃芪枸杞茶
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以應付冬天時
那波波的寒氣

我
再次
以個人立場
表達這個沉重的議題
天下雜誌
親子天下 9月號/2011 第27期
第34頁
"誰逼老師也作弊?"
學者不敢舉台灣的例子
因為這是一個政治性議題
教師不敢為教育說話
因為代表你是一個不合作的教育者
是一個逃避評鑑、不願意面對檢視的不適任老師
文章第35頁
"以鄧肯(美國教育部長)為首的改革派認為,學生成績好壞百分之百是學校與老師的責任,只要用學生的表現評鑑教師,必能快速提高考試分數,就跟民間企業用績效評鑑員工是一樣的道理"
唉
學校不是企業
老師不是一般員工
學生的成績更不代表所有的一切
想一想
台灣
目前正在這樣的思維風暴中
卻沒有人敢說
因為說了就是黑五類
說了就代表不合作
最近有家長團體提出要將教師評鑑入法
就是將原本存在東方人文社會中
崇高的教師道德
押平為西方功利主義
齊頭式的低標
我一定會參加評鑑
因為我是一個一定通得過評鑑的老師
但是
我仍然不認同評鑑
因為我知道
那是一個政治的產物
那是一個分數的產物
那是一個以為公平的產物
殊不知
是將台灣優秀的教育
壓成無力匱乏的框架
卻仍高舉著績效
台灣正在走美國的路
我們能不能在美國的借鏡下
走自己的路
這些偉大的教育學者、政治領袖
能給教育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嗎??
它完全不容您的作秀
"孩子比考試分數重要"
這個考試並不是單純的廢除基測這麼的單純
因為
它是一種全然的信任、自由、與關注

科技越進步
學習也講求速效
相對的
卻永遠無法成為自己的能力
教育部在講求"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而非背不動的書包"
但是
在這科技資訊時代裡
知識成千上億
要找到資料變得非常的容易
不需要書本
不需要老師
只要願意
就可以找到所要的資料
但是
這些
就能成為孩子的能力了嗎??
Polanyi提出了默會知識
他認為
我們的行動會包含兩個方面:焦點意識與輔助意識
例如騎腳踏車
你得要關注於身體的各項感覺(這是焦點意識)
如果你一直想如何騎?腳放哪裡?手放哪裡?看哪裡?等等的問題(輔助意識)
你一定會從車上跌下來
學生學習也一樣
要養成孩子好的學習態度、行為與能力
必須要透過浸淫、涵化
慢慢的以身教、言教、境教等
讓學習回到孩子的生活脈絡中
因此
Polanyi提出了師徒制的學習
透過向大師(經師或人師)典範的學習
學習她們如何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目前的教科書教學與學習法
基本上是規則性學習
它為了快速達成知識灌輸的目的
濃縮了許多的理論、典範及知識
而這些內容卻是需要長時間去琢磨的
孩子最佳的典範是愛讀書的父母、愛思考的師長、勇於挑戰困難的成人
這些
無法言說
因為它是
一種態度
一種氛圍
一種營造
而且
它急不得
但是
資訊科技時代
大家都好急
急著想看到成果
急著想要快速到達彼端
忘了學習是一種優雅的艱辛歷程
在默會知識的觀點下
知識的創造者、創造過程、知識的應用過程及知識自身是合而為一的
而非如教科書一般分離支解的..
想一想
你如何形成現在的妳
一定不是書本教的
而是你在環境、社會與自身文化的養成過程中
慢慢的
漸漸的
變成現在的自己
找個好師父
跟著他
從最簡單的、最無趣的開始
有耐心的去發覺其中默會的知識
夢想
一朝草鞋寬衣,放逐山野,披髮放歌,作一閒雲野鶴,
讀書稍有所得則歡喜若狂,山耕只取自足即可,與山林花草為伍,醉臥山嵐、醒飲晨露,不知老之將至。
這樣的夢想
不知道能不能成真
或許
它會成為我一輩子的夢想
唯有在心中自我的放逐
才能找到在壓力中釋放的窗口
此時只能欣羨古人
FB已經風行一陣子了
但是我仍停在開心農場的壞印象中
所以
我一直不想註冊
最近發現
週遭朋友都以FB跟大家連絡
無形之中
漸漸被洗腦
今天
特地進去註冊
發現
裡面有許多對我來說
並不貼心的設計
(因為不是我邏輯思考常用的方式)
所以在註冊過程中
就一直很不順
尤其是驗證碼
真是模糊又長
弄了好久
總算註冊
歡迎朋友們
也可以來寒舍坐坐喔
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
還是
真的太過多愁善感了
最近自己的情緒
常常是積到快要滿出來
一個不小心的狀況
就會讓自己的淚水
泊泊的流
連自己都開始懷疑
我是不是憂鬱症了
或許是自己的精神壓力太大
在迷霧馬拉松中
依靠著幾乎快要滅掉的火柴光亮
讓自己不由得的
會陷入一種負面的情緒中
這都是過程
我一直這樣告訴自己
只是
有時情緒還是必須要倒一下
不然真的會擔心
自己會不會裝的太過陽光
而忘了
自己正在走鋼索
烏雲罩頂的
迷霧馬拉松中
我不許自己休息
卻也相對的將自己的情緒堆到了高點
開學後
兩邊交相攻的精神壓力
就讓我落進了闇黑之中
我正在
努力讓那個火柴亮光可以燒久一些
直到我找回內心那一顆太陽
重新
將視覺的焦點
落回那些
我愛的孩子身上
我愛的教學樂趣上
我愛的深刻鑽研的閱讀上
引人心煩愁的秋天
我會讓它變的繽紛
是溫暖而多彩
絕不讓它打敗我
一起走出那片闇黑的深藍中